“十年后家”——艺术设计《形态构成1》结课汇报
两个月来,师生因疫情守在家里,目睹了无数保家卫国的英雄们的感人事迹,对国家、生命、亲人、责任、担当有了更深的认识,从疫情中感受到“家国”的力量。因此艺术设计19级《形态构成1》课程,围绕主题“家”布置了五个子课题作业,下面展示的是课题三的部分优秀作品,让我们一起分享学生对“十年后家”的向往和热爱吧。
申倍鸣
李嘉钰
杨璇
李响
汪清霞
岳金凤
胡慧颖
罗智鹏
谢昊辰
【学生感想】
“形态构成”是设计的基本功,它能为人都打开一道通向设计师之路的门。它告诉我们,形体的“美”能像科学那样被系统的学习,用理论来总结;所有美的东西,那些习以为常的形态,都隐含着符合构成学的“潜规则”。——申倍鸣
形态构成的每一个作品都包含了我在这特殊时期的真实感受。课程发挥我们的想象力,通过表达真情实感形成自己的设计思维,老师在专业知识上的巩固和指导夯实了我们的基本功。“创意给人生命和生趣”,愿疫情早日结束,因为未来仍在继续。——李嘉钰
学生笔记
【学科基础课程介绍】
课程设计定位:在认知形态的基础上,理解基础元素在空间中的设计原理和策略,并利用多种媒介或技术探索艺术创作和设计的表达方式。旨在为培养“新艺科”创新型应用人才搭建“立体”的知识和思维结构基础。
课程能力目标:1、同构能力,2、抽象能力,3、转化能力,4、生成能力。学生从认知形态的结构和功能开始,学会将物理、事理、情理联系起来理解形态之间的同构关系,经分析、抽象,再进行艺术转化和作品生成。
课程模块结构:1.形态认知、2.平面色彩构成、3.立体材质构成、4.空间行为构成、5.动态交互构成五部分。
课程课题设计:以“家”为主课题下设5个子课题:1、《窗里、窗外》——视觉基础元素抽象训练,2、《家人的情绪》——视知觉训练,3、《十年后的家》——视觉形式语意训练,4、《变动》——动态视觉设计训练,5、《趣动》——动态视觉叙事训练。
供稿单位:数字技术学院
编辑发布: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