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海外交流】刘达青 赴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访问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15年1月21日 8:08:00 

        2014年9月中旬至年底,我有幸前往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UCLan)访问交流三个半月。在这短短的一百天中,每天都在接受新的知识和讯息,期间的新鲜、挑战、困惑、思考、启发、不舍等种种感受,对于一个工作几年后重新回到简单的学习者身份的老师来说,是一次幸福的体验。

        去UCLan之前,在学校的网站上查找了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因为我的专业兴趣在临床社会工作上,而且这个领域在国内的发展才刚刚开始,相对而言学习机会较少,所以选择了相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同时也计划在访学期间去社工学院了解一些社工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等情况。

        我们在开学第一周到达UCLan,国际部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到各自的学院,,由学院为我们分配了一位联系导师后,就正式开始访学了,一共12个教学周。我的联系导师是心理咨询本科课程的负责人,他给我所有本科生的课程表,我可以任意选择感兴趣的旁听;每两周固定会面时间与我交流,解答我的疑惑;还帮忙按我的期望来安排一些事宜。头两周,我大致了解了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之后开始有选择性地听课,比如一年级的导论性课程,大二的不同咨询理论取向和实践课程,大三的一门行业发展概览课程和一门理论整合课程等。

        十月中旬,我开始去听一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研究生课程。研究生项目是在职班,学生们都有非常高的学习积极性,工作经验也相对丰富,因此相对本科生的课程更偏重观察和学习教学方法而言,研究生课程则更有挑战性,对我自身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帮助。但是因为课程的保密性质,再加上学生们已经形成团体动力,而我只剩下几周的时间,所以就只能参加理论部分的学习,无法加入到案例讨论和个人成长小组中,颇为遗憾。

        在学期中间,我参加了一些校园活动,例如每月一次的校园开放日,与社工学院的老师进行交流,了解社工相关专业的具体情况;参加社工学院主办的为期一周的One In Four(意指每四人中就有一个曾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电影节,了解英国社会心理健康状况的概况;心理学院主办的志愿服务工作招聘会,健康学院心理咨询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介绍会议、研究生项目的实习工作招聘会,从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中也了解到一些学生就业,英国政府部门、民间社会服务机构的情况。

        下面我将从社工本科生专业教育基本情况、心理咨询专业教育基本情况、教学特色与风格、个人工作改进计划四个方面来对此次访学的经历进行总结。

 一、英国本科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概况(一)英国社工专业教育特色

  1. 高度职业化——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紧密结合

        英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最大特色是将专业性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合二为一,也称为“资格教育”,即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完成大学所有课程后即可获得职业资格,同时也意味着所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训练,并持有职业资格证书。

  1. 政府介入

        英国上世纪中期就已经成为福利国家,政府积极应对各类社会问题的作为有力推动了社会工作的进步和发展。英国的社会工作教育无论是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还是课程设置、成绩评定,几乎每个环节都有政府部门的参与。政府作为社会工作者的雇佣者,要求高校和社工机构必须不断改进来达到其制定的标准。大部分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会去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部门,小部分被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组织或私营社工组织工作。另外,社工专业还可享受政府津贴。

  1. 实务导向

        实习在社工专业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份额。通常本科生至少要求实习时间为130天,每天5-8小时。学校与社会工作机构联盟开设实习课程。学生在社工机构实习,由社工机构、学生、实习教师和个人导师合作设计实习计划并实施,对案主服务质量把关。

(二)UCLan的本科社工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

1.外部认定

        前面提到英国的社工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相结合,UCLan的本科社工课程已受健康与照顾专业委员会(HCPC,Health and Care Professional Council)认可。作为一个专业委员会,HCPC规定了所有大学开设本科社工专业的一系列标准来教育产出的质量。如HCPC教育与培训标准(HCPC Standard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ETs))中就制定了衡量社工专业学生在知识结构、价值理念和方法技巧等方面的教育标准,并以之考核学校的教学。

2.培养目标

        在UCLan的社工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中,分四方面阐述了其培养目标:

一是知识和理解力,包含对社会工作服务和服务使用者、服务情境、专业价值与伦理、社会工作理论和社会工作实践的性质等知识的理解;

二是专业技能,如能够在相关法律和专业伦理下,提供有效的、恰当的、服务,始终把服务对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主地进行专业判断,诚实,保密,保持记录,反思,保持对文化、平等和多样性可能影响服务实践的觉知等;

三是思考能力,如能够应用社会科学理论、观点等解决问题,能够描述和评价当前社会工作某些领域的实践或研究,具备管理学业并使用学术资源的能力,能与专业或非专业人士交流沟通等。

四是其它与就业和个人发展相关的能力,如有效与他人交流,在工作中有责任感,可信赖、积极主动,有判断力,反思学习能力等。

这与我们的培养目标并没有太多不同,关键在于如何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辅导中达到目标。

3.课程设置

        UCLan的本科社工专业每学年安排5~6门课,课程设置与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社工专业课程体系有较大的不同。

理论课的一大特点是非常重视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从课程的名称就可以看出,如人际沟通技巧、法律和安全防护、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个人化和公民身份:成人服务对象赋权、社会视野中的精神健康与压力、实践中的社会公正、心理社会研究等,都是将社会实际或实践情境与理论结合来讲授的。

还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课程:如社会工作实习准备(Preparation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课程在大一时开设,讲授社会工作实践可能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伦理、注意事项等,为学生开始志愿服务和专业实习打下基础;服务使用者和照顾者经验和知识学习(Learning from Service Users and Carers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这门课程则专门邀请接受过社工服务的服务对象,或是社工、照顾者走进课程,向学生们讲述他们的经验、体会,学生们则提问讨论,老师指导答疑。

实践课程“社会工作实习:理论、方法和研究的应用”,在本科第二年和第三年连续开设。这门课程有一套非常规范的管理制度,与专业实习配套实施,学生到社工机构集中实习,二年级学生实习70天,三年级100天,每天4-8小时,每个学生实习800小时以上。实习前后或期间,课程辅以实习前的集中教学,实习中的教学或是个人实习督导,和实习结束后的实习报告评估、汇报和点评。与我们的实习课程相似,但实习专业性更强。实习项目采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实习领域,实习地点可能是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社区、社工机构等。

每个学生有两名导师负责实习督导,通常由实习教师和个人导师共同担任。实习教师多由社会服务机构的人员担任,根据学生实习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论指导;个人导师则由学校的老师担任,负责具体工作的指导。实习结束后,由实习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核实,个人导师来评估,形成最终考评。

 二、英国心理咨询专业教育基本情况        心理咨询与治疗在国内并没有本科层次的教育,研究生层次完全以心理咨询与治疗为专业方向的也并不多。在英国,近些年开始有本科的心理咨询专业。根据最近在英国大学入学服务UCAS(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系统中查询的数据,已经有72所大学开设心理咨询本科专业,同时这些学校也大多开设持续专业发展培训课程。

(一)本科专业设置

        在UCLan读心理咨询与治疗本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心理学院的BSc(Bachelor of Science),一个是健康学院的BA(Bachelor of Art)。学制都是三年,前者的课程有一半多的内容是心理学基础和研究方法,每学年可以选修2门左右的心理咨询课程;后者则完全是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将来可以选择成为心理学家,或选择往心理咨询专业上发展。后一种情况中学生则能得到非常充分的心理咨询专业训练,但同时也存在心理学基础较薄弱,缺乏研究能力的问题。

近几年来,UCLan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的学生数每年都在增加,2012年21人,2013年29人,2014年39人。虽然男性学生比例只占15%,但是较之早期的5%左右已经在逐步上升。约60%的学生是直接从高中或学院升上来的,另40%则是更年长的学生,从22岁到65岁每个年龄层都有。从课堂观察来看,年长学生在学习的投入程度要好于直接升学的学生。

(二)心理咨询专业本科(BA)课程设置

        UCLan心理咨询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主要围绕三大咨询方法:精神分析、来访者中心和认知行为治疗来开设。每学期约3~4门专业课。

一年级主要是一些介绍性的课程,如心理咨询与咨询技巧导论、认知行为治疗导论、社会情境中的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关键议题等;二年级则是中级的理论与技巧课程,如中级心理咨询技巧实践、来访者中心咨询理论、精神分析在英国的发展等;三年级则是一些进阶或整合的咨询理论,较新的专业发展介绍,如精神分析文化与社会、心理咨询视角中的精神健康、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整合与当前议题等。毕业论文并不是一个比重很大的环节,学分和一门理论课程相同,只要求学生就某一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即可。

(三)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

        根据我的联系导师提供的数据, UCLan的28名2014届心理咨询专业毕业生中,近一半选择继续深造:5人读心理咨询研究生,3人读精神健康护理的研究生,2人读社工研究生,3人接受PWP(,Psychological Wellbeing Practitioner)项目培训。另10余人则选择就业,大多数从事心理咨询相关领域的工作。

(四)教师资质与教师发展

        心理咨询与治疗这个专业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此UCLan的师资也格外强调教师具有丰富的心理咨询经历,学历相较而言则次之。12人的教学团队中只有一位教授和一位博士,但几乎都是由英国心理咨询和治疗协会(BACP,British Association for Counselling & Psychotherapy)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而且有多年的咨询经验。

在与老师交流过程中了解到,UCLan的教师发展渠道有三种:一是行政路线,教师在担任部分课程教学工作的同时承担一些行政事务,二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学术路线,做研究,发表文章,评职称,还有些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选择第三种方式,知识转换(Knowledge Transfer),即在行业内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如提供咨询和外部培训等,学校如果认可教师的这些外部活动对学校发展有益,则给予教师这部分工作薪酬。我所接触的教师团队一般每人每学期2~3门课,部分教师选择第三种方式,在校外从事一些心理咨询工作。这种知识转换的方向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都是有利的。

(五)研究生教育与培训课程

        UCLan同时也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研究生课程和一些认证的培训课程。

研究生课程只招收相关领域的在职人员,每周集中安排一天的课程,两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后可获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研究生文凭(PGDip)。因为研究生项目已经被英国心理咨询学会(BACP)的认证,所以拿到研究生文凭的学生同时已经具备向BACP申请心理咨询师认证的资格。学生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攻读硕士学位,进入第三年的学习。

心理咨询的培训课程有长有短,一年,几个月或几周不等,从初级的介绍性质课程,到进阶的理论技能培训,再到面向专业人员的发展性培训,都向社会人士开放。

从这些课程也可以看出,所有社会成员无论什么年龄、背景、职业,都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已从业者也很容易在大学里接受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培训。大学利用本身的条件,为社会成员提供多种渠道且有质量保证的教育机会,充分发挥其服务社会的功能,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或是个人发展都不无裨益。 三、教学特色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受到教学内容的制约,因此不同专业差别较大。以下内容主要是从心理咨询与社工专业的教学来讨论。

(一)多种教学形式结合

        学校的课程一般分为讲座、研讨、工作坊和实践几种类型。一般介绍性、理论性质课程采取讲座形式,对班级人数的多少没有限制。除了讲座,其它几种基本是小班进行。某些课程可能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例如理论部分采用讲座形式,而实际操作或是练习部分则采用小组研讨的方式,这样既能保证排课的效率,又能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指导。配套的教室设计得比较灵活,有一些教室专门设计成小组讨论,有一些则只放一些带写字板的椅子,方便学生活动和演练。

我所在的心理咨询专业每届学生大约30~40人,因为很多课程涉及到讨论、模拟演练,所以大多分成A、B两个班,确保人数在20人以下,由不同的老师来带领。有些讲座课程,通常不是由一个老师从头讲到尾,而是多位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来选择主题开一讲或几讲。这样有助于发挥每位老师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到学期末,负责同一门课程的老师们则会聚在一起讨论学生成绩评定的标准,来保证公平。

(二)民主、开放的教学风格

        英国大学学生来源非常多元,不同种族,不同年龄,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我看到的教师风格各异,有的幽默,生动活泼,课堂中笑声不断;有的沉静,从容不迫,娓娓而谈;有的逻辑清晰,思维严密,言辞犀利,但课堂几乎都有一个特点,民主和开放,师生的关系非常融洽。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师会耐心解答。教师提问也不会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很多问题并不给出确定答案,而是鼓励大家参与讨论,表达不同的看法。有几次课堂中,两位老师相互扮演来访者与咨询师,或是案主与社工,学生观察记录,老师们也同样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评价。教师不采取一种高高在上的审视、批判态度,而是尊重、平等对待学生,欣赏和鼓励学生,我想这种理念在我们面对90后的学生时非常必要。

(三)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

        在本科生的课堂观察中,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就是,老师并不会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地讲授所有的理论、知识点,而是选取重点,通过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让学生有直接的体会后进一步理解和思考。

        举个例子,讲观察法,通常我们只是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何在计划观察,观察过程中保持客观等,但是这位老师在课堂中模拟了一个观察情境——顾客向店员要求退款,三名同学来扮演,其余同学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并描述,从学生的回答中老师就一一指出角度不同导致观察结果不同,哪些是学生的主观理解,哪些是客观的观察数据。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再如,老师讲反歧视和反不公正问题,通常我们只是讲一些生活中的歧视和不公正现象,但是有些老师却会花上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分小组来讨论不同程度的歧视和不公正现象,并自己设计情境来表演;或是让学生自己回忆自己被歧视或被孤立的经历与感受,并与同学分享。当然这样做可能导致上课效率低,知识点覆盖少,但是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有了切身体会和感受,在这个基础上对理论的理解才更充分,记忆也更深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加适用。

(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关键在于如何达到成效。前文提到过很多课程并不单纯地着重讲授学科理论,而是在社会实际与实践问题中引入理论知识,这就意味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或是在理论课程中辅以实践课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应用彼此相长。

        实践课程一般保证每位老师指导6-8名学生,相对理论课程老师往往投入更多时间。校外的实习课程则安排专门的实习教师来统筹安排,校外机构的实习教师和校内的个人导师一起对学生进行督导。

        值得一提的是UCLan的Comensus(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service user support),这个组织不在校园的行政建制之下,组织成员来自不同领域,但都有与健康和社会照顾有关的经验,主要目的是为社工学院的师生服务,让学生能够直接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和服务使用者交流。很多课程都会邀请他们参与,可能是做一些演讲,或是与学生进行真实的演练。学生们往往反馈在这样的课程中收获很多。

(五)课后大量阅读与练习,课程考核多样且严格

        上面提到课堂中知识点覆盖较少的情况,是通过学生课后大量的阅读来补充的。像心理咨询和社工的专业课程,很少采用考试来评定成绩,基本都是课程论文。学生可能很轻松地听课,但是如果课后不阅读,论文中言之无物,或是只陈述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思考,就不会有好成绩。

        有些课程要求学生写学习日志,每周一篇,记录当天的课程的内容,课后阅读的理解与思考,老师反馈指导意见;还有些实践课程的考核是学生录制与案主模拟对话的15~20分钟视频,并把对话转换成文字,写下反思,教师则评估学生在这段对话中对于平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为了通过这样的考核,就会在课后找同伴反复地练习会谈技巧。

在这种多样且严格的考核方式中,学生必须在课后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每门课程才能保证通过。

 四、工作的改进计划根据以上的访学经验,最后提出一些我个人工作的改进计划,以及和我们的社工教学团队一起改进教学的想法。

(一)对所承担的课程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

        对我所承担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学校社会工作四门课程,尽量淡化课程的理论色彩,加强联系实际,尤其注重心理学知识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另外在一年级的课程中,不刻意追求传授知识的多少,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自主性为主。成绩考核中减小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加大课后阅读,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的比例,严格要求。

(二)建议改革社会工作方法课程,加大实操比例

        目前我们的社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两个主要方法课都是由一位教师来承担。希望添加个案工作实验室或实务课程,同时将个案和小组两门课程改为集中理论学习和实操演练两个部分,一位教师负责理论讲授,多名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实操演练。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巧在社工的个案服务中非常重要,我希望能够将这部分内容融入到个案工作的教学当中。

(三)争取2/3的课程有2~4课时的行业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加入

        以往我们多注重邀请高校教师或行业从业者来开设讲座,但是从来没有社工服务的使用者,比如社区居民,社工机构的服务对象,残疾人、老人等走进课堂。从UCLan的经验来看,这是可行的而且效果很好。

希望在多门课程中,邀请社会工作行业的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以讲座、讨论、答疑、学生服务评估的方式参与进课堂。例如个案工作课程邀请一些大学生或是实习机构的服务对象,与学生一起尽可能真实地模拟个案会谈;残疾人、社区和学校社会工作也可以通过合作实践单位来邀请行业从业者来谈他们的工作经验,请服务对象来谈他们的感受并反馈。这样学生不仅有了解真实的社会工作实务开展情况,同时也能够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来理解服务评估的内涵。

(四)社工专业实习内容专业化、管理规范化

        专业实习是社工专业教育的精神所在。从社工专业建立的初期到现在,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推进专业实习。如果说前三年还属于尝试摸索阶段,那么接下来我们将要走向进一步探索和规范管理阶段,主要任务有三个:强化集中实习,管理规范化,和实习专业化。

目前我们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一套实习课程,分散实习我们从大一持续至大三,但是高年级的集中实习的时间只有大三下的实践周和大四上的八周,共50天,相对国内一些大学和国际惯常的社工专业实习时间还是太少。将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前半段的理论课程提前,各留出八周和十周的时间安排集中实习,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我们还计划编写一本专业实习指导手册,从学生实习单位的安排、考勤,到教师的督导反馈、成绩评定等,规范实习的管理。

我们已经有不少稳定的合作实习单位,但是这些单位提供的实习岗位、工作内容和专业指导,都离专业性还有一段距离。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拓展有专业资质的实习单位,并且加强和实习单位的沟通,提高实习的专业性。同时教师的实务能力和督导能力也依赖于教师平日的专业学习,包括执行项目,参加会议、培训、进修等,来得以提高。

 

        在UCLan旁听时,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专心听课,举手发问,积极讨论,主动分享和反馈,这样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心态以及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常让我觉得感动。我想教师的成功莫过于此,即和学生一起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相信我们的努力会使这样的情形同样出现在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的课堂中。